這是上次發 Xuite Blog: 站在敗與不敗那篇的續集,使用 Canon EF 35/1.4
L 對決 Contax Distagon 35/1.4 (
MMG)
今次的重點是討論暗角、顏色、立體感、以及暗部的細節演繹
使用的道具是 30 瓶裝的 Budweiser 啤酒箱,上面搭載小女的立體書 "艾麗絲夢遊仙境"
使用的測試機台是 Canon 5D,白平衡設定為燈泡,全部以 M 模式操控
先看暗角,左邊是 Contax,右邊是 Canon F1.4
F2.0
F2.8 看起來好像沒有了
加測 F4 看看是不是真的到 F2.8 就沒有暗角
沒錯啦,F 2.8 跟 F4 是一樣的,左下角的暗部是因為其他的原因。白牆測試看起來好像 Contax 稍為黃綠一點,而 Canon 比較紅一點 (色彩的演繹沒有主觀的好壞,純粹只是原場出廠的設定,蔡斯偏暖偏綠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喜歡用它照草地)
來看看究竟是在哪個光圈範圍暗角消失的
F2.2
F2.5
暗角的測試很明顯的是 Contax 獲勝,兩鏡的暗角大概都在 F2.2 時還稍微可見,但是 F1.4 時 Canon 確實失光很厲害。從這個測試我們也可以知道要憑第一片鏡片的大小斷定會不會有暗角是不可能的,同樣的 35mm,同樣的 Retrofocus 設計,但是佳能的 72mm 硬是會比 67mm 的蔡斯多出一些暗角。
接下來一對一的比較 整張畫面的感覺
F1.4 上: Contax, 下: Canon
F2.0
F2.8
感覺上 Contax 的色彩是比 Canon 要濃郁一點,在這個大小,立體感好像是沒啥差別的
接下來我們裁切左下角 30 罐裝的部份來做比較,這部份在整張畫面的調子來說是較暗的
F1.4
F2.0
F2.8
差別沒有很大,但是我會覺得在陰影的地方 Contax 的確有給出更多的層次,立體感比 Canon 更好 (看陰暗處的字就知道),層次感與立體感這種東西其實是很微妙的,他牽涉到色調的控制,色散的控制等等,在這方面,我認為以本次測試的條件來說,蔡斯的功力似乎是比佳能要好上一點。
...
Read more
戶外使用閃燈:
把高速閃燈同步功能 (HSS) 當作預設選項: 只要你是在戶外白天拍照,就一定把你的閃燈設定在 HSS 模式開啟,這個功能的好處是只有在超過最高快門同步速度時才會使用 HSS,所以你可以設定完就不理他了。
戶外攝影時先考慮使用 Av 模式: 花大筆錢買那麼貴的相機,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用它的自動測光機能,所以不趁可以用的時候用用,卻捨棄不用,這樣有點蠢。不過如果你發現 Av 測光也不太理想 -- 例如有個大逆光讓測光系統昏頭的時候 -- 請切回 M 模式。
使用 Av 模式的時候,像機會自己選擇他認為對於現場光曝光最合適的快門,如果現場光不夠亮的話它會讓閃燈打出來。它會讓閃燈打出來的光比在前景上比現場光少個 1EV 左右,那是因為在大多數現場光很明亮的場景下用閃燈,都是為了補光。而比現場光低個 1EV 左右,可以讓陰影的細節得到完美呈現,請記得一件事,戶外的閃燈攝影請一律把 HSS 打開,這樣像機的最快同步速度的限制就不會困擾你了。
在 Av 模式下改變曝光補償會改變快門速度,可以讓背景變亮或是變暗,例如負的曝光補償就可以讓天空與環境變暗,這樣前景的人物與背景的反差會變大,也可以讓雜亂的背景暗掉,造出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俗稱壓光)。在佳能系統中,改變曝光補償不會改變閃燈的出力,所以這兩者分開控制,給了攝影者在闖作上更方便更直覺的空間,高速閃燈的使用,則可以讓攝影師兼顧淺景深與漂亮散景的需求 (光圈開大時快門時間就短,需要 HSS)。
高速閃燈模式 (FP): 在明亮的日光下攝影時,如果光圈大於 f8,通常閃燈會自動變成使用高速(FP)模式,閃燈的出力會變弱,但是這時你不會希望閃燈的出力減弱,因為背景光非常亮。所以如果你發現這時補光補到不夠力的話,可以把光圈開大一點,讓閃燈進來的光線多一點。 室內使用閃燈:
室內開閃燈攝影時,把相機切到 Av 模式,會讓快門降的太低,照不出清楚的相來,這時候你該切換到 M 模式去,把快門速度設在 1/焦長 或是 1/125 之間,哪個快就選哪個。光圈設定在 f5.6 ,這樣應該可以在景深與需要的閃燈出力取得較好的平衡。
後簾同步: 長曝使用閃燈的時候,因為閃燈在一開始就打出去,會讓後來沒吃到光的部分形成殘影,這樣如果被攝體在運動會看起來很詭異,因為閃燈打出去時人在後面,沒吃到光的殘影卻在前面,看起來好像是往後動作一樣。如果你把閃燈控制改成後簾同步,閃燈就會在長曝快終結的時候擊發,把沒吃到光的殘影留在後面。注意: 在閃燈上選擇前簾或後簾同步會蓋掉機身上的 C.Fn 設定,無線遙控多燈的狀態下後簾同步也是會被取消,因為這時閃燈的控制信號是由閃光傳遞,後簾同步會受到影響。
其他事項:
白平衡: 在某些機種 (20D 及以後的),如果你把白平衡設定在自動(AWB) 或是閃燈白平衡,那麼 580EX 會自動設定需要的白平衡,不過自動通常代表有時會出錯,如果你先照一張柯達的灰卡,用那張灰卡來設定自訂白平衡會好得多。如果你的燈上面還加了調節器的話,這自訂白平衡更是一定要作。
光源複雜的狀況: 室內的日光燈或是鎢絲燈所發出來的光,會讓色溫變得混亂,讓白平衡失準,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讓現場光的氣氛完全呈現的話,那麼你就得在閃燈上面動手腳,例如使用濾色片。在鎢絲燈下要用 CTO Orange,日光燈要用 "Tough Plus" CC30 綠色片,你可以參考 Rosco 上面的說明。
手動閃燈控制比 E-TTL 好的狀況: E-TTL 的演算受到物體表面反射性質的影響有時候會不一樣,但是因為測光區域分成 35 區,不太能預期閃燈光線究竟被反射去哪一區造成這影響。當你照人像或是其他場景,而背景都一樣,但是每張照片間曝光值會受到不同主角、不同衣服、不同位置而有些許改變時,手動模式會比 E-TTL 好。這時你可以切換到手動模式,閃個幾張用直方圖來看看哪裡過曝要怎麼調整。
把 580EX 的每一分光都壓榨出來
| 本例中我使用 "camera-flip" 的閃燈價以及 TTL 延長線讓我的閃燈從機頂提高 12 吋。然後加上我自己 DIY 的反射-柔光罩,然後我再加了一個頭上也套著這個帽子的 580EX ,這個架在腳架上,讓控光更精準些。這樣就組成了很有威力的雙燈可動式組合。如果我還需要對病景加更多光線控制的話,我會加上第三支 580EX。 |
這裡有 Chauck Gardner 的其他tutorials specific to Canon Flash
...
Read more
該用閃燈補償或是曝光補償來控制曝光
注意! E-TTL 與 E-TTL II 在 Av 模式下控制閃燈的模式跟在 Tv 模式下不一樣。E-TTL 相機會自動根據現場光的亮度來調節閃燈出力,當現場光太弱的時候,閃燈會打出更多的光線,只需要閃燈的出光就能讓曝光正常 (此時閃燈變成主光源),但是如果現場光到達 EV9 (1300 Lux) 以上,閃燈的出光量會逐漸減弱到比現場光 -1 EV ,這時通常是用來在室外補光。有個自定選項 (C.Fn) 可以取消這個補光時的出力減弱,但是這個控制閃燈出光減弱的選項,在 E-TTL II 相機 (例如作者手上的 Canon EOS 20D 與 譯者手上的 Canon EOS 5D) 就沒了。
這一章假設你使用的是 E-TTL II 相機,或是你已經把 E-TTL 補光時閃燈減弱的選項取消。曝光補償只有在你把相機設定在自動曝光模式 (P, Av, Tv, .....所有不是 M 模式的)的時候有作用 (譯按: 這點跟 Nikon 不同),P 與 Tv 不是很好的選項,因為這時像機會自作聰明調整光圈,而光圈值會影響到景深以及閃燈出力,應該由攝影師自己來調整,我在此強烈建議各未在使用閃燈時不要切換到 P 或是 Tv 模式。雖然有時候會有例外,不過把相機保持在 Av or M 模式會讓事情簡單的多。M 模式下曝光補償沒作用,Av 模式下,相機自動對現場光測光 (用你選定的測光模式),像機會以讓現場的高光區域曝光正確為前提測光。關於 Canon 如何演算他們的 35 分區那是他們的商業機密,不過測光系統的運作方式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
在 Av 模式下,攝影師決定光圈,相機決定快門,讓曝光值保持恆定。而因為 Av 模式下測光是測現場光,而閃燈出力是看預閃時反射回來的光來決定,如果現場光偏暗,快門時間就拉長 (以便讓現場光曝光正確),但是閃燈的出力不會因此而改變,因為在最快同步速度之內,相機的 Sensor 是可以完全吃到閃燈的光。
當你在戶外拍照 (現場光線變化很快) 或是使用 M 模式會手忙腳亂時, Av 模式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這時 TTL 系統會以前簾慢速快門的方式運作,這樣如果被攝物在動,在閃燈亮完而快門尚未關閉時,會在 Sensor 上面留下一些殘影。Canon 相機在 Av 模式下使用閃燈會讓閃燈出光的亮度自動的比現場光少一格,顯然他們認為戶外 Av 模式一定是用來補光的。
在 Av 模式下,曝光補償可以用來改變快門速度,讓現場光的曝光量改變,但是不會影響到閃燈的亮度,閃燈補償則僅用來改變前景 (吃的到閃燈的) 的受光量,這樣分別控制的好處,讓攝影師在創作的時候能夠更發揮自己的創意,你可以參考我寫的補光指南。
Tv 模式讓相機自己去控制光圈,在使用閃燈時這是最糟糕的一種優先模式,M 模式是比較好的作法。
M 模式給攝影師完全控制光圈快門的自由,在使用閃燈時,攝影師先醫治自己對景深與散景的要求來設定光圈,然後再根據測光的建議改變快門,在室內使用閃燈攝影時,使用 M 模式幾乎一定會得到比 Av 模式更好的效果,因為低光源的環境下會讓 Av 模式所決定的快門速度變得很慢。
Canon 相機的觀景窗內, Av 模式與 M 模式都會出現一樣的目前曝光補償的指示,所以無論你是選擇 M 或是 Av 在現場測光上機器給的幫助都差不多,只不過 M模式沒有自動而已。前景的亮度,必須用閃燈補償單獨設置,因為無論你相機是自動或是手動曝光模式、如何測光,閃燈打出來的光都只受 E-TTL 系統節制 (當然如果你閃燈攝成手動或 Auto 另當別論),要調整閃燈出力只能透過閃燈補償。
對於閃燈攝影的小建議
越了解相機測光的方法,你就越能讓攝影的成品保持可以預測甚至一致的調子。而在開始對一個場景攝影之前,都要試試這個場地相機的閃燈補償與曝光補償的作用是怎樣,從 0 補償開始進行白毛巾測試是很重要的。相機測光的結果,跟你選用的測光模式與你對哪裡測光有很大的關係,而一定要記得一點,就算你把曝光模式改為手動,相機還是藉著 E-TTL 來控制你的閃燈。而從 0 補償開始測試,則可以讓你清楚的了解到在某個特定場景中,相機對測光的真正想法是甚麼。
選定一個單純的測光目標,會讓決定曝光參數的測試過程變得更容易一些,我建議各位永遠帶著小白毛巾與一張灰卡,把這兩個東西都放在你的場景裡面,這樣你就知道這些你熟悉的東西,該用甚麼條件讓它看起來跟你想要的曝光效果一致。你可以用 LCD 放大檢視白毛巾的細節,看看是不是已經過曝,是不是在直方圖上面造成了右邊的尖峰,這是個很好的測光指引。
原文所有權利屬於 © Charles E. Gardner - All Rights Reserved
譯作所有權利屬於 © 敗家怪醫 非經允許請勿轉貼及改作。
...
Read more
本編前言Neil 的閃燈活用系列反應不錯的樣子,雖然我還是希望有更多高人來給我指導,不過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所以我繼續尋找有關 Canon Flashlight的使用心得來看,
Canon Fans Club 上面的 Kent大 再度給予很用有的建議。
超新星網站的 Chuck Gardner 寫了
好些有用的文章,於是就變成這個新系列的開始。 Charlie Gardner 現在不是職業攝影師,雖然有一段時間他曾經擔任過傳奇婚紗攝影師 Monte Zucker 的助手,他對於人像攝影的佈光、背景與焦點安排有一套很有趣的理論,這個未來也會跟各位分享。不過現在我們比較重要的是先翻譯一下他對使用 Canon 580EX 及 E-TTL 閃燈曝光系統的心得,我想,基於他不是職業攝影師,他的心得對於同樣不是職業攝影師的人們會更有助益,而雖然標題是 Canon Speedlite 580EX,但是內容則是使用 Canon Speedlite 550EX, 420EX, 430EX 的朋友也可以用的。
那麼....就開始了。
閃燈的曝光控制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現場光線的控制,另一個是閃燈補償的控制。如果能詳加理解的話是個非常有用的創意工具。
目前 Canon 的非專業市販機種 (EOS 400D, EOS 30D, EOS 5D) 都是使用相同的 35 分區測光,這個測光的感測器在觀景器處讀取光線的分布狀態,評價測光模式會讀取全部的 35 分區數值,中央重點、部分測光以及點測光則沒用那麼多分區的資料。很多人以為測光區域越小所測到的光就越正確,注意,只有在你真正了解你測到的光是甚麼的時候,這一點才是正確的。
自動測光系統的概念,就是看到一個景的光線分布之後,他可以迅速得出一組光圈快門值,按照這個值去做的話你剛好足以使影像變成中間灰 (18% 的反射率),這個概念是基於場景中會有光與陰影的量約略相等。在中央重點之類的測光模式下,這個中間灰的概念很有用,但是如你是對著你想讓它變白的物體作點測光的話,其結果將會讓這個你想讓它變白的東西變灰,這時攝影師必須有點經驗,預期到這個現象,並且手動把曝光值調整回來。
評價測光模式: 35 分區測光與 E-TTL II 的整合曝光系統聰明的過份,特別是在閃燈開啟的時候。 ETTL-II 會在快門打開之前先進行預閃,然後把這個測光值與純粹現場光的測光值作比較,這樣 E-TTL II 系統就可以繪出一個粗略的 3D 圖,並且了解到哪些區域應該是在前景 (有吃到閃燈), 哪些是背景(只有現場光)。
想像一個場景,新娘穿著白紗,站在你身前五呎,身後五呎之處另有白牆一堵,在未閃閃燈的測光中,新娘與背景牆的調子都是一樣的,分區中對白牆測光的區域,測光數值等同於白紗區域,而預閃之後,由於新娘與你的距離只有白背景牆與你的一半,所以新娘吃到的光會是背景吃到的四倍,也就是多兩格(*1)。
通過對預閃以及未閃時測光的比較,系統可以預估哪些區域在前,哪些在後;相同的也可以量度畫面中最暗與最亮的區域,調整適當的分區加權,讓整個畫面的曝光值最恰當,不只如此,E-TTL II 系統還會讀取鏡頭回傳的距離參數。由於閃燈出力基本上是與距離相關的,所以獲得這個參數可以幫助閃燈更進一步了解該打多少光出來。這說起來落落長的一串,其實只發生在你按下快門到快門簾真正開啟,這電光火石的時間而已。
就像我說的,閃燈聰明的過份了,那機身後的腦袋,是不是會更聰明一點? 我的補償測試法
我不是自誇,我真的了解怎麼去測光。我第一台相機是 1969 年的一台 Nikon 出產可以水下攝影的 Nikonos II (*2),沒有測光表,所以我只好用 "Sunny 16" (*3)的口訣來測光,很快我就可以自己預測測光值,這其實真的不太難,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啊 (譯按:所以依賴太陽來測光其實是個好主意)。閃燈的公式則是: GN / 距離 = 光圈大小,一開始打燈老是失誤,不過掌握訣竅之後就很快了。第二年我買了安瑟亞當斯的書以及 Honeywell 1-degree 測光表,好像強迫症一樣的老是用點測的方式來對每個點測光,好比說照個穀倉,就得先對陰暗處或是裂縫處徹底的給他好好測過才去照這樣。1974 年時,我使用入射是測光表為我巨大無朋的 40" x 48" 照相機測光,那時是在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實驗室。 1975 年,我在一間地區學院教授攝影,啊我忘了提,在 1972~1974 年間,我為著名的人像攝影師 Monte Zucker 擔任助手。
那...既然我這麼會測光,你知道我用 Canon EOS 20D 的時候是怎麼測光的嗎?我只是在回放模式下,看到有過曝閃動的區域時,出手調整曝光補償而已啦(爆)。
用閃燈的時候也一樣,我用曝光補償調整現場光,閃燈補償調整閃燈出力。
我使用評價測光模式 ─ 相機最富智能的模式,而曝光補償與閃燈補償從 0 EV 開始。我會在最需要細節的地方榜上一條白色的毛線手巾,作一張測試照,然後因為這毛巾是白的,在直方圖的最右邊,調整到讓這條白毛巾看起來已經快要過曝,我發現這是讓 RAW 的曝光值最佳的測光。整個過程需要照個兩三張測試,花不到一分鐘。..................聽起來好像太簡單了,其實,經驗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最簡單的方法,不是嗎?
使用評價測光模式,把曝光補償與閃燈補償都設在 0 然後開始試拍,這樣 (理論上) 我就可以充分的得到相機所提供測光系統的所有好處,因為曝光正確,也藉此可以得到最好的影像。讓相機自己去搞定的過程中,我把閃燈與曝光補償都設在 0,這樣我可以知道相機在想些甚麼。你也可以做個 Histogram trial (直方圖測試) 來知道你應該加減多少補償好讓高光部分的曝光正確,如果高光部分的不正確,那麼其他都是白搭 (譯按: 這就是為什摹作者用個白毛巾的原因)。
我從相機提供的基準值 (0 值) 開始作測試,除非試出正確答案,不然我不會改變我的參考模式
測驗一下你有沒有比相機聰明:你可以在房子裡用你目前的測光方式四處走走拍拍,然後再擺上白毛巾,把一切補償歸零,使用評價測光來試試看,看看你的方法比較好還是白毛巾比較好。
譯註:
1.這是單純的數學而已,照度跟距離平方成反比,距離 5 feet 吃到比距離 10 feet 多四倍的光量
2. 這是 Nikon 的第一台耐候概念機種 Nikonos 的第二代,初代的 Nikonos 1963 年開始發售,可在水下五十呎拍攝
3. Sunny 16 的意思是說陽光普照時,光圈開 f16,合適的快門值便是 ISO 的倒數。
原文所有權利屬於 © Charles E. Gardner - All Rights Reserved
譯作所有權利屬於 © 敗家怪醫 非經允許請勿轉貼及改作。...
Read more